中国卫生统计
    主页 > 期刊导读 >

健康中国建设中卫生统计信息的作用

一、健康中国建设的内容要求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决策,强调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从源头维护人民健康。一是要从健康影响因素入手,消除健康危险因素,大幅提高健康水平,显著改善健康水平。二是要坚持预防为主,促进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形成,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减少疾病发生。三是要坚持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动员全社会参与,突出解决好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四是要加快健康人力资源建设,推动健康科技创新,建设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生育政策与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谋划和加快推进。

二、卫生统计信息的作用

1. 进行健康素养监测和健康评估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健康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是健康中国建设的主要指标之一,通过居民健康素养评价指标监测,可以综合反映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及时、充分掌握我国居民健康素养状况,为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根据对公民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等掌握情况实施调查,并进行相关数据统计分析和处理,找准目前居民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健康评估,依据采集的健康信息,对健康现状及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并提出个性化的预防和纠正措施,以此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达到健康警示的作用,为干预管理和干预效果提供依据。

2. 开展疾病预防和慢病监测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及医疗制度的不断完善,慢性病的管理逐渐成为当今健康管理的主题。中国在慢病方面的挑战前所未有。通过疾病谱的发展变化及疾病区域结构分布等科学的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对疾病发病模式、个人及人群的免疫水平和易感性进行跟踪评估,定期调查收集慢性病患者就诊信息,监控各类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源结构,为动态调整和实施有效预防措施,加强健康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3. 分析健康因素和变化影响

一是分析不良行为和方式对健康的影响。通过对相关不良行为与疾病发展情况的相关监测数据分析,研判健康危险因素与疾病发生率的内在关联性,不良行为和心理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危害程度。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跟踪对行为危险因素有效控制所对人类平均寿命的影响。二是分析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广泛开展人居自然环境、工作环境、社会环境及生物学因素对健康影响的信息监测和数据分析,如出生婴儿缺陷发生率,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高发疾病相关的遗传学数据调查。三是分析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对健康的影响。开展基层医疗机构基本信息调查、分级诊疗制度落实、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配置等相关数据信息分析研究,提升医疗机构的健康守护能力。

4. 融合数据运用和分类管理

通过公共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等数据监测,充分利用云平台,开展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分析,针对不同危险因素和发展趋势,通过定期进行各项卫生服务信息跟踪,及时进行效果评价与反馈,加强信息交流和互动。围绕覆盖全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聚焦老人、儿童、亚健康人群等疾病易感人群,实施健康精准干预,分类管理随访、指导,控制和减少慢性疾病发生及发展。

5. 配置医疗资源和体系建立

根据医疗机构基本情况调查信息,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进行卫生人才资源现状、变动趋势和需求分析,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和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医联网构建,推动互联网远程医疗和智能医疗实施。通过患者就医选择和医疗服务消费心理分析,合理引导患者就医行为,促进医疗资源有效利用,形成分级诊疗、有序就医的格局,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质量、水平和可及性。

三、统计信息的作用发挥

1. 提供健康信息,普及健康生活

发挥健康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共享支撑健康中国建设的基础作用,一是定期开展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及时、权威发布居民健康信息,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消除健康知识误区,准确、科学宣传和普及健康知识与理念,提高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提升居民健康意识,促进自律健康行为和合理膳食等健康生活方式形成。二是个人健康信息服务,实现健康信息向个人开放,包括电子健康档案个人查询,健康管理信息咨询,健康指导信息及时提醒,使居民个人能够及时、清楚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接受个性化健康指导。三是通过构建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服务为一体的区域综合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公共卫生管理服务、医疗就诊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实时共享,居民在就诊过程中,接诊医生能够第一时间全面查询患者健康信息,有效展开救治,避免重复医学检查,提高诊疗效率,节省医疗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