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生统计
    主页 > 综合新闻 >

建设中国老年型友好城市

人类历史上最大灰犀牛--老龄化迎面而来,中国正在进入老龄社会,生产、生活、消费等各方面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这样深刻而长远的变化,将从宏观至微观,影响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大至国家、种族、中至企业、组织,小到家庭、个人,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而面对这样的大变局,你我究竟准备好了吗?

作为国内知名的城市发展、产业规划和企业战略领域的战略咨询机构,智纲智库对于城市老龄化的问题一直深有关注。本文作为智纲智库战略研究院的研究文章,从概念到实践,虚实结合,详细阐述了智库对于“建设中国老年友好型城市”的核心观点,以飨读者。

作者:魏亚娇 智纲智库北京中心咨询师

编辑:王一然

此次疫情中受影响最大的群体是老年人,据国家卫健委和相关报道数据,新冠死亡病例中60岁以上占比高达80%。建立一个关注老年人、关怀老年人、更关心老年人的社会,是当下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正是站在这个角度,我们在疫情期间对“建设中国老年友好型城市”课题进行了相关研究,形成了今天的成果。

智纲智库是国内知名的城市发展、产业规划和企业战略领域的战略咨询机构。在26年的发展过程中,曾经服务过上千家企业和数百个城市,洞悉城市的综合发展规律。在老龄化社会服务领域,主要聚焦养老社区和老年健康服务两大方向,服务过众多国内知名和行业标杆项目,如亲和源、不老山庄等。然而,这次是真正站在社会和城市角度对老龄社会进行了一次全面研究。

老年友好城市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它是2005年由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根据全球城市化和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提出的一个面向老年人群体的城市发展理念。放到今天,可能还需要把信息化加进来,城市化、老龄化和信息化是未来建设“老年友好城市”中必须要规划的重要内容。

2007年,世卫组织发布了《全球老年友好城市建设指南》。该指南以建设为主体,涵盖了八个主题内容,即:户外空间和建筑、交通、住房、社会参与、尊重与包容、公众参与与就业、交流与信息、社区支持与卫生保健服务

我们从八个方面可以看到,其不仅包括传统城市规划的内容,还涉及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医疗建设等多个方面。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八龙治水”的现象,这也意味着让更多人理解老年友好城市的内涵十分重要。

老年友好城市的概念

世卫组织在建设指南中对老年友好城市没有明确的定义,各个国家和城市根据自己城市的发展水平和规模特点,也给出不同的诠释。作为一个战略咨询机构(微信公众号:智纲智库),我们往往希望用最简单、最易理解和传播的方式介绍老年友好城市。

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曾经这样定义城市:“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的更美好。”借用亚里士多德的城市定义,我们把老年友好城市定义为:“让老年人及其家人共同过上美好生活的城市”。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老年友好不是年轻人不友好,它是全生命周期友好的城市。

这个定义简单、明了、易传播。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广告语“美好城市、美好生活”同我们定义老年友好城市有异曲同工之效。

老年友好城市的框架

世卫组织的建设指南,把老年友好城市构划了八个方面。如果是城市规划的专业人士非常容易理解,但是,非专业人士要认知尤其要记住还是不容易的。老年友好城市落脚点在城市,实质上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建设的事情。

我们把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作为构架老年友好城市体系的主干,提出“有保障的生活、有健康的生活、有快乐的生活、有尊严的生活和有价值的生活”,这“五有老人”暗合“无忧老人”,让老年人无忧无虑的生活是我们设计这个体系的理念和基础。

关于人类行为和需求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就是马斯洛五级需求理论。我们设计的老年友好城市框架体系,就是按照这个理论构建老年人群的需求模式。

第一,生理需求对应“有保障的生活”。由于老年人群身体机能衰退,建设各种适老化的基础设施是满足老年人正常生活的基本保障,比如交通、商业设施、家庭适老化改造等。

第二,安全需求对应“有健康的生活”。根据卫生健康年鉴统计资料,老年人普遍存在1-2种慢性病,与年轻人不同,老年人群的最大的安全需求是健康生活保障,比如社区全科诊所、医养社区等。